
金融信息既可以推動金融產品和市場創新,也有可能誤導市場,加劇市場波動,對金融業、甚至金融穩定的影響可見一斑。隨著國內金融信息行業的發展壯大,我國也一直對金融活動進行嚴格管理和控制。實際上,自1983年起,我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嚴格管控在中國境內從事金融信息服務的金融信息服務商和金融信息服務。如下表所示:
其中,2019年2月1日正式實施的《金融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是我國首次正式明確“金融信息服務”的管理規定,其中明確了金融信息服務的概念,旨在加強金融信息服務內容管理,提高金融信息服務質量,促進金融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保護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同年4月1日,GB/T 36618-2018《信息安全技術 金融信息服務安全規范》國家標準正式實施,該標準作為《金融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的支撐與細化,明確規定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或登記的國內外金融信息服務提供商提供金融信息服務的活動的基本原則、技術要求、服務過程要求和管理要求。
2022年7月6日,作為36618-2018《信息安全技術 金融信息服務安全規范》國家標準的第一起草人,濟安金信董事長楊健教授榮獲由中國科技產業化促進協會組織的第三屆科學技術獎標準創新個人獎。該獎項是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科技強國戰略,以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助力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目標,肯定了楊健教授在國家標準制定、實施及綜合管理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金融信息安全是國家信息安全的組成部分,信息資源、信息系統和信息網絡等信息安全問題不僅影響金融信息服務活動,而且可能影響國家金融安全。當前,數字化轉型的金融機構在對新技術投入的同時也構面臨著金融信息安全的問題:
-
金融行業受網絡攻擊最嚴重、損失最大及上升速度最快
-
金融信息安全問題影響銀行的信任與聲譽
-
金融監管機構對金融信息安全更加關注
-
金融行業對信息安全技術與設備投入大且成效不顯著
-
金融信息安全問題產生的主要和根本原因是——人
沒有一種設備可以完全防止人為攻擊,調查研究證明金融機構的員工是金融機構中金融信息安全最薄弱的環節,需要通過對員工進行金融信息安全職業技能培訓等工作,在金融機構中建立可靠的金融信息安全人防墻。因此,以提升金融信息安全意識,提高金融領域人員素養為目標的職業技能培訓迫在眉睫!
2021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培訓中心與北京濟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以GB/T 36618-2018《信息安全技術 金融信息服務安全規范》國家標準為理論基礎,聯合舉辦金融信息安全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并共同組織實施(見下圖)。
該項目面向金融行業中需要提升金融信息安全意識素養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從業人群,包括不具備任何技術背景的高校學生、職業院校學生、畢業后剛參加工作的新人,以學習金融信息安全意識出發,去改善員工行為、提升員工認知、強化行為期望,提升金融信息安全意識素養和基本技能為目標。
- 上一篇:濟安金信|樹立金融信息安全觀、助力保障金融信息安全
- 下一篇:返回列表
